一、概述 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癫痫、精神发育迟滞等多种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伤残疾患。脑性瘫痪是小儿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心身发育,部分患儿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行为障碍和视听障碍等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据统计我国约有400万脑瘫患者。 二. 康复评定 1、早期表现: • 3个月内易惊,啼哭不止或哭声微弱,睡眠困难 • 喂养困难 • 在听到噪音和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伴哭闹。 •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差,表情淡漠。 • 不能抬头、坐、爬、追视等 2、脑瘫分类: 以运动障碍性质分型: • 痉挛型(70%~80%)• 手足徐动型(20%) • 共济失调型 • 迟缓型 • 强直型 • 震颤型 • 混合型 以瘫痪部位分类: • 四肢瘫 • 双重性偏瘫 • 双瘫 • 三肢瘫 • 截瘫 • 偏瘫 • 单瘫 三.康复训练方法 包括PT、OT、ST、中医、理疗、特殊教育、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药物与外科手术治疗、辅助器具等。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1)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2)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3)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4)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5)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6)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传统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